top of page
Search

排名之戰:從零開始到第一頁,SEO 不只是技巧,更是一場長期戰略

  • iris1124
  • Jul 24
  • 5 min read

一、搜尋排名的真相:不是你說了算,而是 Google 說了算

「為什麼我的網站都沒人看?」「我花了幾十萬做網站,結果搜尋找不到我!」這句話,你我都不陌生。當今所有做網路生意的人都明白一件事:沒有排名,就沒有流量;沒有流量,就沒有轉換;沒有轉換,再漂亮的網站也只是孤島。

ree

所以,站在排名的世界裡,關鍵字就像是一把打開流量之門的鑰匙,Google 搜尋演算法就是那扇門後的鎖芯,而我們的工作,就是用一套完整又持續的 SEO 策略,說服 Google:「我值得被放在前面。」

二、先從根本開始:為什麼排名會消失?

要談排名,就得先認清它的運作邏輯。排名不是一次做到好就永遠第一名,而是一場動態競賽:Google 的演算法每天都在調整、競爭對手也不斷在優化,使用者搜尋習慣也隨時在變。

很多人埋怨「我內容也寫了,為什麼還是輸給對手?」關鍵通常不只是內容好不好,而是技術面、權威度、使用者體驗與持續更新,是否全面到位。

這就是為什麼,從新站到老站,只要放著不管,排名就有可能從首頁一路掉到第十頁。

三、看懂數據才有解方:用好 Google Search Console

想讓網站排名維持在健康狀態,第一步就是看懂自己的搜尋數據。再厲害的 SEO 也需要數據說話,而不是憑感覺出拳。

多數網站管理者第一個該熟悉的工具,就是Google Search Console 使用指南。它是 Google 官方提供的免費工具,能幫你追蹤網站的收錄狀況、排名變動、點擊率、曝光量,甚至是哪些頁面有錯誤、哪些關鍵字帶來流量。

很多時候,網站明明做好了頁面,卻沒被收錄;或是收錄了卻沒排名,這些問題都能在 Search Console 裡找到蛛絲馬跡。只有先看懂現況,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。

四、數據背後的洞察:結合 Google Analytics 讓決策有根據

有了 Search Console 看搜尋端的狀況,接下來就該關注網站內部的使用者行為。這時候,Google Analytics 數據追蹤工具 就是你的第二個必備武器。

Analytics 能告訴你:

  • 用戶從哪裡進來?

  • 造訪了哪些頁面?

  • 在網站停留了多久?

  • 哪些頁面跳出率高?

  • 哪些流量來源最有轉換價值?

當你發現某些流量來源跳出率特別高,或者某篇文章帶來大量訪客卻沒產生任何詢問,這背後通常就是內容與使用者意圖不匹配、網站結構不友善或是 CTA 不夠明確。

排名只是把人帶進門,真正要留住人並完成轉換,還是得靠數據背後的洞察,調整內容、版面甚至是行銷漏斗。

五、排名最接地氣的玩法:在地 SEO 才是長尾關鍵

很多企業主一想到 SEO,就只想做超熱門的高競爭關鍵字,但對多數中小企業來說,想搶「台北美食」、「設計公司」、「徵才網站」這類大字幾乎沒機會,除非有龐大預算燒廣告或長期耕耘品牌。

真正實用且見效的,往往是在地 SEO 實戰策略。什麼叫在地 SEO?就是結合地理位置、服務範圍與特定關鍵字,去搶那些「高意圖、低競爭」的搜尋流量。

舉例來說,與其搶「咖啡廳」,不如搶「大安區寵物友善咖啡廳」;與其搶「搬家公司」,不如搶「台中北屯平價搬家推薦」。這些搜尋雖然量小,但轉換率極高,因為搜尋者多半已經有明確需求,距離成交只差一個好入口。

六、回到技術面:On Page SEO 才是排名的地基

再好的內容與關鍵字策略,如果網頁本身技術面做不好,一樣很難撐住排名。所謂 On Page SEO(網站內部優化),就是確保你網站的每一頁都對搜尋引擎與使用者雙方友善。

網站內部優化(On Page SEO)技巧中,幾個不能忽視的重點包括:

  • 網站結構清晰、網址規則一致

  • 每個頁面有獨立且符合關鍵字的 Title 與 Meta Description

  • 圖片有 ALT 標籤,且壓縮大小避免影響載入速度

  • 網站速度與行動裝置相容性達標

  • 使用 HTTPS 保護連線安全

此外,內部連結(Internal Link)設計也是 On Page SEO 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。透過適當的內部連結,把權重引導到你想要推排名的頁面,並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從 A 頁跳到 B 頁,增加停留時間、降低跳出率。

七、外鏈依舊重要,但要質勝於量

很多人以為 SEO 只是做內部,事實上,Google 排名另一個重要依據就是「權威性」。一個頁面若有許多高品質的外部網站願意連結,等於對 Google 來說有了「第三方背書」。

不過,外鏈(Backlink)已經不像過去「有就好、越多越好」那麼單純。近年演算法趨向重視鏈結的真實性與相關性,買黑帽外鏈或垃圾鏈結,反而可能被降權。

有效的外鏈來源包括:

  • 與產業相關的媒體報導

  • 受訪專欄文章

  • 與其他網站的合作內容或資源頁

  • 高流量論壇或知識型社群的自然分享

這些都比「花錢買一堆垃圾鏈」更能長期撐住權重,穩固排名。

八、內容仍是王,但必須是好內容

Google 一直說「Content is King」,但不是「堆字數就是王」。判斷內容好壞的標準,已經從單純關鍵字密度進化到:是否真實解決使用者需求?是否提供了比競爭對手更多元、完整的資訊?是否有原創性與更新頻率?

很多企業官網的部落格寫得像機器人,一篇 500 字拼命塞關鍵字,結果看了兩句就想關掉。真正能留住人、產生黏著度並被轉貼分享的,通常是帶來獨家見解、數據分析或操作教學的文章,能在業界被引用、被討論。

九、SEO 不只是行銷部的責任,而是全公司文化

做 SEO 最怕什麼?就是把它當成短期操作、外包一做完就結束。

一個健康的網站排名,通常背後都有整間公司的人一起配合:行銷部門產出好的內容,業務單位提供真實客戶痛點,工程團隊維護網站速度與安全,甚至客服與社群回饋,都可能成為內容靈感與關鍵字素材。

好的排名不是「用錢買出來」的,而是靠持續的用戶體驗與專業累積滾出來的。

十、結語:排名不只是目標,更是過程的驗收

排名,永遠是浮動的。沒有人能保證你今天排第一,明天還是第一,但可以肯定的是,只要你理解數據、做好在地佈局、落實 On Page SEO 與內容策略,排名就不會是靠運氣,而是可持續優化、可被複製的成果。

善用Google Search Console 使用指南,掌握Google Analytics 數據追蹤工具,靈活部署在地 SEO 實戰策略,並持續執行網站內部優化(On Page SEO)技巧,你的網站排名,就不再是黑箱,而是一步一腳印的穩健成長。

SEO 之路,是一場馬拉松,不是百米衝刺。願你也能在這場排名的長征裡,跑得長久,跑得漂亮,也跑得值得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